4月8日—10日,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应菏泽市委宣传部和世界牡丹大会组委会邀请,在驻华女性外交官“牡丹之旅”菏泽行外事活动中,派出了由教师任芝芹担任组长,教师马炜娜、沈雅琼、鲍莹、杨国珍、宋慧岩、杨瑞君、陈晨、张亚楠等担任组员的九人组翻译团队。他们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来自瑙鲁、缅甸、越南、韩国等国的外交官提供了多语种全程翻译服务,成为了此次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纽带。
在曹州牡丹园赛花会、戏曲文化体验、共绘工笔牡丹、文创大厦非遗文化博览、曹县汉服电商考察等系列活动中,外宾借助外国语学院师生的精准翻译,深度领略了菏泽的文化魅力,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此次服务不仅展现了外国语学院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凸显了他们在牡丹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桥梁作用与较高的社会服务水平。
外国语学院坚持以科研为抓手,着力推动牡丹文化从“本土符号”向“国际话语”转化。近三年,完成牡丹文化相关省部级、市厅级社科项目30余项,撰写并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成果涵盖牡丹文化内涵研究、牡丹文化传播研究、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牡丹文化传播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融合研究等不同领域,为牡丹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此外,外国语学院还单独开设地方文化对外传播课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24年外研社“国才杯”双语短视频赛项中荣获山东省省级银奖5项、铜奖3项。年初,学院提出了“数字+文化”融合发展策略,依托外语学科优势,结合跨境电商专业发展,鼓励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推介牡丹文化及相关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聚焦牡丹文化及产业做文章,在深化牡丹文化内涵挖掘的同时,探讨牡丹文化国际营销的理论及实践路径,助力牡丹文化更快地走向国际舞台。

外国语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宗旨,构建多层次语言服务体系,主动融入菏泽文化对外传播和特色产业体系发展。近三年,学院为商务部援外培训、牡丹国际论坛等国际活动提供口笔译翻译服务,累计服务外宾超500人次,获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多国大使馆等表彰多次。下一步,外国语学院在做好相关教学科研的同时,将更好地做好多语言服务实践,助力智慧旅游环境升级改造及地方经济发展。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法、日、韩、德、俄六个语种翻译人才,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外语+外事+文化+产业”融合模式,为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注入更多学术智慧与实践力量,助力菏泽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文、图:外国语学院 编辑:李媖、杨希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