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奉献 实干与担当 学校暑期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 2025-08-26

暑假期间,校园虽少了往日的喧嚣,却依旧跃动着忙碌的身影。各部门、各单位坚守岗位、主动作为,在科研攻关、教学管理、招生录取、家校联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服务地方、学生公寓设施改造提升及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用实干与担当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创新坚守:科研攻关不停歇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我校牵头建设的智能感知与信息挖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参与共建的聚酰胺新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绿色能源储存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此次成果获批,标志着我校在科技创新、产学研融合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校将以此次获批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加快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贡献力量。

暑期是科研工作的黄金期,老师们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专注于实验操作、数据整理和成果打磨,推动各项科研项目进展。

城市建设学院地理系地质地貌科研团队中的教师李爱敏、周在征、李秀娈对师生近期赴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采集的岩石、矿物标本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类,并着手对样品进行精细加工。一方面为未来教学实践和科普展览提供高质量的实物素材,另一方面也是学院聚力打造并完善地球科学展览馆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

在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李风海教授正在指导青年骨干教师徐美玲进行煤泥调控低灰熔点煤灰熔融特性的研究。该煤泥调控技术可有效提升低灰熔点煤熔融温度,优化黏温特性,显著缓解结渣风险,保障装置稳定运行。同时,为低灰熔点煤资源及煤泥固废提供高效协同利用途径,兼具资源化与环保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教师樊红莉正在研究高温下煤矸石对生物质灰中碱金属元素在气、液、固三相中分布的影响,为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的清洁高效转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孙柱柱正在对螺旋类有机半导体材料进行模拟研究,完成几种小分子光电材料对钙钛矿表面缺陷钝化效果的理论计算,为后续实验工作的开展和论文撰写做好准备。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教师樊庆忠在暑期深入果树产业一线,到定陶区杜堂镇王电喜大樱桃园、马集镇梁堂阳光玫瑰葡萄园等地指导果农果树技术工作,调研解决果树产业存在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教师周广灿针对牡丹茄腐镰刀菌的致病机理开展研究,正在对候选基因的遗传特征、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希望利用假期完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工作。教师刘海生带领学生积极备战2026年全国生命科学竞赛(科研探究类),奔走菏泽沿黄县区,采集黄河水样,深入调查黄河山东菏泽段抗性基因污染情况,为守护黄河生态贡献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王鹏杰针对镍系低温钢实验样品制备、初始微观组织表征,高周疲劳性能检测和断口形貌观察等开展研究,相关实验结果正在同步整理和分析中。

提质增效:多维发力练好内功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赴临沂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研修学习,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案例库。安排全体教师利用暑假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案及教学案例,为新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政法学院到成武县、巨野县、曹县等地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认真打磨专业申报材料,严格对标国家标准,完成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申报工作。同时,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依托山东省与环印度洋国家交流合作研究中心新型智库平台,有效整合政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跨学科师资力量,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对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完成了预备案。

外国语学院组织教师开展了下学期初教学检查与备听评审工作,细化课程大纲修订、教案打磨等环节;推进各级各类一流课程与智慧课程申报筹备,启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材料优化工作;组织教师参与AI辅助教学实践和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等主题的线上线下教科研培训。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赴淄博进行现场教学,引导教职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实际行动。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对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第三批)工作,争取横向项目;积极做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后续工作;做好2025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初赛筛选工作;组织专业主任和骨干教师做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定稿工作。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深入山东步云航空、济南科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访企拓岗,赴鲁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考察交流,完成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新专业申报工作和新学期所有课程的备听评审工作。

化学化工学院全力筹备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申报材料,利用暑期时间反复打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等细节,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机电工程学院走访潍坊豪迈集团,双方就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等深入交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争取更多就业实习机会。

计算机学院邀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专业讲师做为期2周的专业技术培训,内容涵盖鸿蒙操作系统开发、昇腾AI技术应用等,参训教师通过培训增强了专业技术能力,提升了职业素养。

药学院到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流考察,双方就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事宜进行深入探讨;前往山东绅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深化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

音乐与舞蹈学院对戏曲实训中心实施了系统性提升改造,并制定有关制度文件,实现“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教学质量提质增效、文化传承提能增速”总体目标,为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弘扬循吏范希正清正廉明形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拍摄微党课视频。声乐系教师程龙在济宁大剧院举办“中外经典声乐作品”独唱音乐会,展现了学院教师的专业水准。积极筹备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作品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大型优秀剧目《循吏范希正》的巡回演出工作,预计将于9月中旬完成首轮演出,为弘扬廉洁文化贡献力量。

美术与设计学院积极备战山东省第七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会,并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参赛团队,配备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夯实造型、创作等核心能力。组织教师赴景德镇开展陶瓷艺术创作实践,将传统陶瓷技艺融入当代美术教学。教师团队积极投入元旦书画展作品创作,丰盈校园美育资源,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精准发力:招生录取工作圆满收官

8月10日,我校2025年招生录取工作圆满收官。今年,我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招生,严格执行政策,规范开展各类别、各批次录取工作,确保全程公平、公正、公开。招生录取期间,我校招录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精准服务。招生宣传工作组赴山东省内16地市举办线下高招咨询会27场,发放招生简章一万余册;开通8部招生咨询热线,配合智能电话系统,24小时不间断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开通智能E答系统,基于DeepSeek大模型,全天候为考生提供智能答疑服务;创新运用智能分答系统,将专业问题快速分流至相应专家进行精准解答,实现了“零差错”目标,足额完成招生计划,所有专业均一次性录满,整体招生录取工作平稳顺利。

暖心育人:家校联动送温情

7月26日—8月18日,我校开展2025年“家校共筑梦 奋进新征程”暑期家访活动。由校领导带队,各二级学院(分校)负责同志及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奔赴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10余个省市区,慰问185名学生家庭,切实传递了学校的关怀与温暖,有效凝聚了家校育人合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

我校始终将家访工作作为资助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持续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推动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深化。今后,学校将继续完善资助育人体系,推进精准资助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强化家校联动,助力每一位学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同频共振。

社会实践:青春建功新时代

校团委统筹推进“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构建多维度实践体系,打造特色实践品牌,引导青年学子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贡献力量。

教师教育学院“乡”伴“童”行志愿服务队在定陶区马集镇中心幼儿园针对乡村幼儿特点,创新设计差异化教学方案。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深入东明县开展“小荷学堂”,把知识送给乡村留守儿童。化学化工学院“青春乡遇,逐梦鲁乡”团队奔赴成武县开展科技帮扶,围绕催化剂使用、工艺优化与企业技术员探讨绿色化工路径。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科技助农 智慧兴乡”实践团深入定陶区农业企业,实地考察育苗温室,学习智能温室调控技术,针对农户提出的种植问题给出建议。城市建设学院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在曹县魏湾镇开展村庄规划设计,将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知识转化为乡村建设蓝图。计算机学院乡村振兴服务团为郓城县黄集镇中心小学带去前沿科技体验,通过机器人编程教学、无人机操作演示、AI科普讲座等形式,点燃乡村学生科技梦想。

在“青鸟计划”框架下,校团委积极动员学生在家乡参与政务实践、社区服务、文化宣传等工作,形成“三下乡”集中实践与“返家乡”分散实践互补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在肥城市人民政府新城街道办事处,投身桃都社区“伙伴计划”实践,全流程参与活动策划与执行,深耕“暖心课堂”的班级管理与课程讲授。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在郓城县郓州街道进行支教、在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街道进行政务实践、在青州市博物馆进行资料整理等。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在东营市东营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助开展机关日常行政事务与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聊城市临清市八岔路镇政府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在东阿县综治办协助政府工作人员整理档案、填写表格等。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奔赴淄博、聊城、威海等地,在市人社局、县总工会、镇政府等综合管理岗位上进行政务实践。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深入鄄城县旧城镇、东昌府区古楼街道湖西社区、阳信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地,开展教育帮扶、政务服务与社区治理多元实践。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在菏泽成武县、鄄城县等地,以及烟台市蓬莱区、泰安市宁阳县、聊城市东阿县等地,触摸家乡发展脉搏,展现青春担当。

以赛促学:学科竞赛捷报频传

暑期成为学科竞赛集中冲刺期,我校学子在各类赛事中表现优异。体育与健康学院师生在2025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中获得二等奖8项、三等奖23项,并继续召集学校健身气功、太极推手、短兵、足球等训练队,进行暑期训练,备战9月的全国锦标赛。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子在2025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机电工程学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2025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类赛项中获得特等奖(全国总决赛第三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计算机学院在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平衡轮腿”组别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服务地方:校地协同共发展

7月29日下午,我校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菏泽分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校企双方在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着力打造校企合作典范,齐心合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7月28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带着全校师生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先后到武警菏泽支队、菏泽军分区,与部队首长就军民共建、融合发展进行座谈交流。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赵贵红、陈凤真、宋慧波、王波等教师深入山东大树集团、山东能量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技术对接与科技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师教育学院与全景未来教育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顺利签约;承办兼职教研员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菏泽鲁西新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菏泽市社会福利院教师专业提升研修班、烟草系统侍茄师综合技能提升培训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外国语学院受市委宣传部委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助力菏泽牡丹成功案例全国推宣;受菏泽市牡丹产业办委托,为菏泽市与韩国商贸交流合作提供资料翻译服务,擦亮地方文化国际名片。

商学院赴曹县恒昌牛肉公司、单县单养千秋公司进行访企拓岗,与菏泽向日葵木制品设计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承办菏泽市“党建引领、金融赋能”助力非公企业银企对接会,与山东省社会工作部、菏泽市社会工作部共同创建菏泽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学院暨双融双创基地。

音乐与舞蹈学院50余名教师组成合唱团,参加菏泽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演,以艺术形式诠释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争分夺秒:学生公寓升级改造换新颜

学校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启动了学生公寓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对宿舍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项目施工现场,校领导多次进行检查指导,实地查看工程进度、施工工艺及现场安全管理情况,详细询问了工程建设进展、质量把控、安全保障措施等具体工作,并就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现场负责人做了深入交流。暑假期间,工作专班全员靠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力配合、尽职尽责,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安全有序推进项目施工。学生公寓改造提升后,将全方位提升学校学生住宿标准,构建功能完备、科技赋能、环境优美、文化浸润的学生居住环境。

安全保障:筑牢校园“防护网”

安全保卫处24小时轮流值班值守,严格做好各大门口和监控室值班,对学校各个楼宇进行无死角巡逻,确保校园安全。对我校电梯、监控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维修,对消防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维修,完成综合实验楼消防设施设备维修改造,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对校园内的无牌、改装电动车以及僵尸电动车和自行车进行全面清理,完成对机电楼西侧机动车车位和非机动车重新规整划线。对暑期有施工的二级单位做好安全提醒和监管。

编辑:李媖、杨希泰

  1. 分享:
菏泽学院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2810号-6